艺术人物网站首页  > 艺术人物

汪建伟:中国人不能好好欣赏当代艺术?

录入日期:2016-8-6 整理: 中华时代环球网名人字画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

汪建伟是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新媒体和装置艺术家之一,也是中国当代最具跨学科思考和实践的艺术家。

他将现场表演、剧场、电影制作与雕塑、记录性摄影、具象及抽象画作联系在一起了。他极富创新、技艺、精湛的表现和复杂的实践与中国当前社会及政治生活中最热点的话题密切结合。

一刻talks联合美丽中国,特别邀请汪建伟分享他眼中的艺术与教育。

汪建伟 当代艺术家
汪建伟 当代艺术家

中国人不能好好欣赏当代艺术?

因为科学教育的缺失

第一,我很荣幸有机会表达我对教育,尤其是中国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的一种尊重。

第二,我感觉到很幸运,有时候艺术家他的工作不是为了大多数,也不是为了一个潜在的少数。而是他相信他的工作会跟所有需要付出努力的工作一样,是可以分享的。

作品名称:三岔口
作品名称:三岔口

艺术教育这一个词稍加停顿的话,它就有三个方向,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其实这是三个完全不同的方向。

把这三个词分离出以后,我想找到三个跟我个人的实验有关的对应的词。比如说启示、突围,或者是排演。当代艺术一直就是在一种悖论当中工作,这种悖论就是我们要用已知的知识来挑战,或者是修正我们说的未来。

我们要用我们已有的东西去评判它,就像我们必须要用美术史来判断我们要挑战的事情。这个困境一直在缠绕着当代艺术。

我的工作就是在一种困境当中的工作。我也想今天很诚实地把我自己面对困境的这部分工作,来跟大家分享。

作品名称:收容所
作品名称:收容所

我是从插队开始学习艺术的,大概是1975年左右。没有电视、没有杂志、没有电影,什么都没有。我只是学习了想学习一门技术,这个技术使我能够有能力去展示或者是去连接一个在想象中的事物,我们要有去创造我们现在没有的事物。所以艺术从一开始,就不可能用一个我们约定俗成的知识去教育别人。

其实真正打开我现在的工作是科学。有三本书对我有一种致命性的颠覆。

第一本书就叫《大脑设计》,艾什比写的。他把大脑类比为一个输出输入的机器,提供了一个新的去研究复杂性问题的一种技术,他展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看事物的方式。

\

第二个叫《人有人的用处》,是控制论的先驱维纳写的,他认为,人和机器之间,有一个共同的类比,就是通信。如果我们从通信方面去了解人跟社会之间的关系,那么无疑又找到了一个新的看世界的方式。

最后一本书叫《微观物理学的启示》。波尔父子提出一个非常精彩的观点,叫“波粒二象互补”,他们认为光既是粒子也是波。

“波粒二象互补”,给了我们另外一种看世界的方式,就是矛盾也是一种观看世界的方式。我们以前在处理矛盾的时候,总是想要协调矛盾。但是微观物理学早在100年前就告诉你,一个矛盾的完整性,是你必须要接受的。

我觉得科学带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就是,他从我们已知和已有的经验里,展示了一个我们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接触社会的途径,我觉得这个东西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艺术家,为什么会在科学里找到一种知识的相遇?很重要的一点,叫“知识的普遍性”。我觉得当代艺术实际上最关键的一个平台,或者一个教育的平台,在中国迟迟没有建立起来,就是知识的普遍性如何通过学科之间的交流,达成。

作品名称:凝视
作品名称:凝视

美丽中国志愿人员要去贫困山区,它非常吸引我,就是因为我这个行动非常非常感兴趣。因为任何事情如果只谈我们的可能性的话,对我来讲毫无意义,对教育、对当代艺术都毫无意义。

其实当代艺术早在30年前,全世界所有的艺术家都是用同样的方式在工作。中国还停留在由美术史和艺术史来告诉你,用某一种工具所限定的一种工作,比如说油画、版画,然后创造出一系列的特殊性经验,然后大多数的人由于没有受过这种特殊性的教育,他就没有办法接触到这种特殊性的经验。

但是今天艺术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学科里的事情,艺术跟教育在这一点上,它真的达成了一致,它是一个社会新的知识和社会、个人之间的一个粘合剂。

\

我们都注意到达明安·赫斯特的市场天价,但是你研究一下赫斯特,他在学校(伦敦哥德史密斯学院)二年级就开始试着用科学和艺术综合去考虑艺术。他有一个很著名的作品,把一条鲸鱼泡在福尔马林里。

当时所有人都认为这是残暴,或者是暴力。当时我第一次看见这个作品的名字的时候,我的英语不足以理解这个很长的名字。我就找了一个英语专家,他说这个名字非常难懂,但是是一个哲学命题。它的大概意思是,生前如此凶猛的一个动物,它会在生前想到它死后是这样的。这是一个跟英国传统的人类学、人种学和博物学有关的一个知识。

我为什么谈到这个呢?我们可能只是用市场的价格去理解赫斯特,但是赫斯特创造这样与众不同的作品的时候,他恰恰是超越了我们现在对艺术的这种普遍的认识。他恰恰是用另外一种方式在思考艺术的。

\
作品名称:隔离

有个人问过我一个问题,说怎么能够理解艺术?我说那你是怎么做这个工作的?他说他在看任何展览之前他要做功课,去网上查,这个人在想什么,这个人在干什么?然后他才进来面对他(艺术家)所有的作品。但是你知道这个时候(他)犯了一个致命性的问题,在网上查的这些知识,跟作品之间已经有一个隔离。你已经不可能直接面对他。

拉图尔20年前,在法国就试图把科学的方法、哲学的思考,和艺术的实践,三者放在一起,共同工作。其实我一直是用这样的方法在工作。

所以我当时回答这个观众,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这个时候你再做学问,再做功课,其实这个知识都是你临时抓来的,最后就算是你理解了艺术,可能你永远是处于一种临时性的知识来理解。这样的话我觉得很不公平,就是我们无法真正用自己的记忆和知识去理解我们面对的任何事情。

我觉得“艺术不需要媒介”,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是,艺术不需要用解释去阻挡。我举个例子,我们去看作品,很多人说我没看懂,然后很多人就说你不知道吗?这个是女孩子画的,她家里很不幸,她父亲怎么样,她母亲怎么样,这个人说我明白了。你知道吗?这个明白是一种道德劫持,是一种艺术之外的经验劫持了艺术。

所以我一直想谈的是,我们能不能各自用各自的知识和学科,来对我们当下要做的一个事情负责任。我们在谈科学和艺术,其实科学和艺术从来都是在一个起点上,因为它们都必须面对可能性,它们都必须挑战已知。而且我们现在大多数工作,可能面对的是一个互通情报。比如说把科学领域的事情告诉艺术界,把艺术界事情告诉科学界。

但实际上艺术和科学都在面对这个东西,就是现在没有的,我们怎么去思考?或者我们怎么把它创造出来?我觉得真正的当代艺术就是在做这个事。

作品名称:表面的肖像
作品名称:表面的肖像

从哪开始学习艺术?艺术来自于生活,必须要反映生活。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艺术是反映生活的工具。

我们形容一个艺术家好还是坏,我们会用这样一套语言评价这个艺术家:通过他的艺术,反映了他的世界观,反映了他的哲学态度。这个时候艺术是工具。然后我们面对群众的时候,会说我们通过艺术,看到了美好的生活。你看,艺术还是工具。

艺术一直没有作为一个可以判断的主体,如果艺术不是主体的话,那么它永远就不可能被当作艺术本身来判断。

其实当代艺术是唯一践行自由的一个地方,而且这个自由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它是可以被分享的。这个自由的分享就是普世价值。当艺术必须要靠特殊性保护的时候,它就是腐败的。

那什么是真正的当代艺术?举个例子,20年前我们第一次出国去看展览,被某个作品所感动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这个作者的名字、性别、国家。他是用它的形式征服了你,而且不是它的特殊性。当我看到这个作品的时候,我感觉到这个艺术家走到这一步花了很长的时间,他摆脱了任何特殊性,他用他的劳动,直接创造了可交流的形式。我觉得做到这一步非常难,我希望我也是这样的一种艺术家。

我觉得教师教育就意味着我有某一种东西可以告诉你,然后你按照我的这个方式来做,同时我有权利对你做的进行满意度估评。我觉得这很荒谬。

我们的大学,真的在讲当代艺术吗?没有。我们的博物馆,不负责对大众介绍当代艺术。媒体也不负责向公众介绍不确定性的经验。

在庞大的一个国家里,三个这样的机构都不承担这样的功能的时候,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公众直接面对的就是专家。

汪建伟首次美国个展“时间寺”展览现场
汪建伟首次美国个展“时间寺”展览现场
地点: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

若干次记者说,艺术家是不是就要挑衅公众?我说你知道我这一辈子活到现在,都不知道公众在哪。就是这个问题是个伪命题。其实就是因为基本的教育的缺失,导致了我们在中间没有一个合理的知识通道。这是第一。

第二,我们在讨论当代文化的时候,有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但是一涉及到艺术,我觉得这个知识结构和知识量是不匹配的。最近几年有一点改善。

我其实讲的就是我的一种工作方式,我愿意用这样的方式来谈,所以说我觉得一种个体的实践,可能比我们总是去谈宏观的实践,要正确。这是我的一种理解。

关键字:  汪建伟:中国人不能好好欣赏当代艺术?  


广州艺术博物院举办百花画展

广州艺术博物院举办百花画展

近日,“妍妙天成——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容祖椿百花画展……
创造力是书家必备修养

创造力是书家必备修养

白砥是我比较关注的一位书家,最近他从《圣教序》“况……
刘巨德:画贵思其一

刘巨德:画贵思其一

从艺术的观点看,万物都是各种抽象关系相互聚合的结果……
陕西发现4500年前芦山峁遗址

陕西发现4500年前芦山峁遗址

日前,记者从陕西省延安市文物研究所获悉,由该所与陕……